登录

词语休戚是什么意思,怎么读

读音是:xiū,qī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休戚”是一个多义词,作“喜悦”时,例句:休戚与共。作“利害;福祸”时,例句:休戚相关。作“喜怒哀乐”时,例句: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能无五内俱切之情乎?

1. 喜悦 《书·君奭》:“我其曰:‘有夏亦如之,今此下民,无胥以即刑,无胥以即害,兹必时。’” 孔 传:“小人在下,不欲即刑与害,必皆有时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在位卿士有失职不忠事君者,百姓便以为休;忠事者,则以为戚。”后因以“休戚”表示善恶、利害或荣辱的盛衰变化。 2. 利害;福祸 《易·坤》:“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,安贞吉。 《晋书·华谭传》:“休戚不均,善恶异等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邑里》:“然则隐处著书,谬称 尧 氏;同仇难复,终陷 沉沦 。自古以来,枉屈深者,未有如 淮南 之盛者也。是非善恶,穷达祸福,皎然易见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食禄无地》:“且彼幸而富贵者,则虑患之来,未必能善其后;不幸而贫贱者,则利害之不关己。” 3. 喜怒哀乐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好问近乎智,知耻近乎勇。 朱熹 注:“知耻近乎勇者,以其勇于改过而近于仁也。” 宋 苏轼 《节相谢表》:“某久冒宠荣,实惭非据。 自度才智,无以堪之,方将黾勉从事,求备他文。 孟子 云:‘若夫豪杰之士,虽无大过,然未得其中和之理者,必有之患。”

© 2012-2024 汉语词典 cidian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