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倒箸”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,其字面意思是倒置筷子,用来形容食物美味可口,连吃饭的筷子都放倒了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主公虽危难之中,神安食足,若用大贤,则必兴之矣;如其小才,人尽可取,食之无味,弃之不惜,况倒箸乎?”这段话中,“倒箸”被用来形容食物的乏味。
事实上,“倒箸”这一成语最早是指人的贪婪,据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四记载:“他的脚踪眼见被他丈夫道破了,不免将钱去养汉,又没奈何他处,这心就如刀割针刺一般,好不痛苦。又不好来与我商量,竟自造起言谎言语来,要寻分上。大凡人被人欺侮至此,他胸中就有一股不平之气,定要寻个人来报仇出气方才罢休。”这里“倒箸”指的就是人的贪婪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倒箸”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无能或者平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