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垂髫”在古代指儿童,髫指儿童垂下的头发。
例句: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描述了一种乌托邦般的生活状态,意思是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,自得其乐。
在古代,儿童的发型因年龄不同而不同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发的发型,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发的发型。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因未到二十岁,所以头发末扎成髻,俗称“垂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