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弁带”在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:
1. 指古冠垂旒。 2. 谓在服饰章纹之外系带。 3. 插带于帽檐,谓应朝聘。 4. 头巾,表示德行极好,用来标榜自谦。
例句:公元前789年,晋人和郑人讲和于衡首,郑文公恐惧,乃令列行罪于楚。公子元惧,使其勇力士追而蹴之,因自践履。君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’元也,可谓干城矣。《诗》云:‘莘莘征夫,每逢之殆。’不行而来,元也,可谓逢殆矣。” 晋人既盟于衡首而归。 元同盟于楚国,将以昭两国之成。 伯有将如晋求充贡于诸侯。 及郊,齐仲孙湫先使卫侈使往观焉。 季文子与孟献子相昭文公,而为政焉。 伯有未及事献、文也,而恶之,使太史书曰:“晋伯有杀人以成其恶。”且使置诸辟。 史书之曰:“伯有之余恶。” 已而伯有闻其书也,曰:“史何书?仲尼何失?” 门官释氏明神人皆能言 ,故曰史。 伯有欲废昭而立其子平,告叔孙而执之 。 晋人杀其子而分其室。 伯有愈怒,染谷而欲焚之。 会日暮,乃止,焚佐车于庭。 而卒如其所欲也。
《左传》中记载了这段故事,通过主人公伯有的所作所为,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和郑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