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机杼”在古代指的是织布机,是织布的工具。它的形状和构造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,但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将丝线或棉纱线织成布匹。
在古代中国文学中,机杼也象征着家庭女红,即女性自己动手制作衣服和其他家庭用品。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家庭中,女性需要掌握纺织和缝纫技能,以维持家庭的生计。
例如,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,他描述了一位名叫小蛮的歌女,“教坊弟子私相教习,待诏之人日夕营营”,这里的“营营”就是指小蛮在为达官贵人制作衣物的忙碌场景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机杼”一词仍然保留着家庭女红的意义,但同时也指代一些需要运用技能和智慧的工作,比如计算机编程、设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