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梼杌”在汉语中有不同的含义。一般而言,它有两种意思:一种指代传说中的凶兽,另一种是比喻凶恶的人或事。
在《左传》中,梼杌被描述为一种凶兽,与“混沌”和“穷奇”并列,象征着混乱、邪恶和凶残。例如,在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中提到:“齐侯游于比邻,殖来求之,守宫养马,与公为谑。他日,公与诸大夫饮酒,乐,使公妾来请之曰:‘寡妇室中,久不见,愿借一席之座。’公怒曰:‘是何言也?来求我,我求谁邪?’拂衣而入,平子曰:‘彼何罪焉?子将为求之。我为之求之。’公怒曰:‘又何求焉?将为寡人杀之。’”这段故事中,齐侯就比喻为梼杌,他残忍暴虐,无恶不作。
另外,在《三国志》中,“梼杌”被用来比喻凶恶的人或事。例如,“王莽发怒曰:‘此岂有常理邪?’光禄大夫杜邺曰:‘公实无道,非天命,故人怨公。’王莽大怒,因下书曰:‘杜邺骂我,公论安在?’”这段故事中,杜邺就被比喻为“梼杌”,他勇敢地批评王莽的无道,因此被王莽迫害。
总的来说,“梼杌”在汉语中有“凶恶”、“残忍”等负面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