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畋食”是一个典故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,原文为:“臼季使,过冀,见冀缺耨,其妻采薪;从者曰:‘夫子奚嗜?’曰:‘我食美,则甘之,以怠其上。’曰:‘夫子何愿?’曰:‘愿得明君而相之,以成其名。’曰:‘丈夫之立志也,遂为天下,安能恶富贵乎?’”
在这个故事中,冀缺是一个勤劳的人,他每天耕种,采薪,并以此为生。他的妻子也帮助他工作。冀缺对食物有着特殊的品味,他喜欢吃美味的食品,并觉得如果自己吃得更好,就会更努力工作。
冀缺的妻子问他有什么愿望,他回答说,他希望遇到一个明君来辅佐他,从而成就自己的名声。他的妻子被他的志向所感动,对他的忠诚和决心深感敬佩。
在上面的例句中,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。通过冀缺的故事,我们可以看出“畋食”还可以引申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