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"禋燎"是一种古代祭祀仪式,它的全称为"禋致祭",是中国古代郊祀的一种形式,始于周代,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这种祭祀是在郊外进行的,由君主亲自率领百官,设祭坛,用牲畜的血祭祀天神。
在古代汉语中,"禋"是火烧牲畜发出香味的意思,"燎"是焚烧柴木的意思,"禋燎"合起来就是用火烧牲畜发出的香味来祭祀天神。这种祭祀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,被认为是一种尊崇天神、表达对天神敬畏的方式。
例如,在《左传》中就有一段描述了君主进行禋燎祭祀的场景:"春王正月,辛卯,夜,雨燎于东囿,以祭皇祖,雨燎之礼也。"这段话说明了在春秋时期,君主进行禋燎祭祀已经是一种固定的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