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蟊贼”是一种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,用于描述一种行为或人。具体来说,它指的是破坏性的行为或人,也就是指对某个人或事物造成了严重损害的人或行为。
例如,在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中提到:“为国家者,将有五败……四曰乱败,五曰杀败。杀败者何?民不作长,及桓子卒,虫为蛊。……虫为蛊者何?精气 hurt 而为虫食之也。又岁之稼穑,长反之则败。”这段话中提到的“虫为蛊”就是指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,这里的“虫”指的是破坏性的虫子,也就是“蟊贼”。
除了农业方面,蟊贼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思想。例如,在《汉书·宣帝纪》中提到:“地节四年,发边郡吏民转输粟饷公家有功,尽赎真珠、文犀为服器者。”这里的“真珠、文犀”就是指珍贵的东西,而这里所说的“蟊贼”就是指那些盗窃珍贵物品的人。
总之,“蟊贼”这个词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,它既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破坏,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思想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