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词语襦帼是什么意思,怎么读

读音是:rú,guó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襦帼”是汉语词汇,读音为rú guó,意思是巾帼的变体,借指女道士。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,宽大似冠,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,外裱黑色丝织品,戴在发髻上。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。 古时中国妇女以此作为一种饰物,是代表已婚。巾帼的名称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。 巾帼后来成为古代女子常用头饰,即冠巾。传说东晋时,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常以女子之身参预政事,并好吟诗作赋。一次与宾客议及当世事,每每臧否人物,鉴别优劣,好象是判案决狱,她曾愤慨地说:“峨峨魏中,亦何容易!丈夫儿有不顾天下者邪?“于是满座皆倾。当时恰巧有一个逃难的农民进来,谢道韫问明情况后,便叫他坐在客人座上,并拿酒食款待他。农民很感激她。 过了一段时期,谢道韫又与客议论时局,谈及安东将军谢奕。她对人说:“奕乃是宰相流亚。”有人问:“何以见得?”谢道韫答道:“岂不见谢安、谢万、谢玄乎?” 当时人认为她这种言论不检点。一些好事者故意模仿她,于是巾帼的名称流传开来。唐代的巾帼又有新的形式和内容。唐高宗永徽二年,设巾帼官,任命武则天为“宸妃”,行二品礼数,诸军并加给伞盖、仪卫。同年又设内侍省,以武三思等担任内侍。自此武三思等内侍可以省中闻奏政事。武则天可以堂而皇之地接受群臣朝拜,尊为“天后”。自此之后,巾帼的色彩和痕迹更加浓厚了。

© 2012-2024 汉语词典 cidian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