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诜桂”一词源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中:“彼其世之人,因其衔忍也,敛衽而藏于宽闲之野,而走其邪径,窃号于市途,故声可以闻也。夫奚其为择也?宜夫试听夫子之言矣:小子谍谍,述大舜之事者也。夫达可行之理,明可行之道,毕可使者也。听之,舍是。彼虽人之有舜也,彼其之子不疾以其父为父,不疾以其父为君。而帝乡远矣!” 其中,“诜桂”一词意为采桂,引申为登科。这是因为古时人们常以月宫中的桂树来比喻贤能,因此,通过采桂或登科,就可以比喻成为贤能之士。 例如,在《红楼梦》中就有:“那些宗族中的弟兄们一个个争名夺利,哪里还顾得别人。如今老祖宗虽然百年,又有了身子,自然要照看外头的。我如今又添了一个兄弟,将来日子正长,保不齐又有什么事。要依我的主意,干脆把这宗家产分干净了,大家一拍两散,倒还省得大家淘气。就是老太太不在了,也免得她带着许多烦恼。” 在这段文字中,“诜桂”就指的是宝玉通过考试登科的行为,引申为成为贤能之士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