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阃外”是指唐代时在京城之外,用于指代军权。这个词源于《左传》中的一句话:“使有司待于国门,日中为期,过期不至,勿奉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命令在中午之前没有得到执行,那么执行命令的人就不再接受命令。后来,“阃外”这个词被用来指代军队的统帅或军事指挥官。
例如,在《水浒传》中,李逵曾被派往“江州城”进行军事行动,而“江州城”则被描述为“吴用、李逵等在城外把守”。这表明,“阃外”是指城外的军事指挥官。
在当代汉语中,“阃外”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,通常用来表示某个领域之外的事物,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例如,“在这个领域之外,我们还应该关注更多的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