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额枋,中国古建筑山墙和屋顶之间的一段水平构件,又称挑檐檩,大式建筑中位于正心瓜柱和梢瓜柱之间,大式建筑檐头转角处也有设有额枋。在园林建筑中又称为栏板,起到分割内外空间的作用。 大木作时,额枋一般不剖开,而是和梁、柱胶合而成一体,比较小的寺庙额枋多和构架分开制作,然后现场装配。大式建筑中额枋制做要求严格,断面形状一般为矩形,小式建筑中多用圆形或半圆形。较重要的枋木有时采用柏木或杉木等硬质木料制成,质地坚实、纹理美观,细木工制作时多采用本色,以突出木构的本色之美。 在古代,额枋上多雕刻有彩绘,起到装饰作用。在民间建筑中,额枋的断面常做成弯月形或“万”字格(图案为回字形),而在寺庙中多做成“万”字图案的同梁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