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词语马鬃是什么意思,怎么读

读音是:mǎ,zōng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马鬃,顾名思义,指的是马的鬃毛。在古诗词中,它常被用来渲染战斗场景的紧张气氛,并作为英雄气概的象征。

例如,在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,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一句,马作的卢,指的是烈马,而马鬃如雷,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。又如岳飞的《满江红·写怀》中的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,马鬃象征着英雄的豪情壮志。

除了描绘战争场景,马鬃也常被用来形容孤独的旅人。在李白的《夜泊牛渚怀古》中,“牛渚西江夜,青天无片云。登舟望秋月,空忆谢将军。余亦能高咏,斯人不可闻。明朝挂帆去,枫叶落纷纷。”牛渚,在今安徽当涂西北,西江就是长江。牛渚西江夜,只有孤舟一叶,作者独自一人登上船,此时四野无人,只有秋月作伴。这使我想起了当年镇守荆州的镇南将军鲁肃,他在牛渚西江垂钓,偶然遇见从家乡赶来的诸葛亮,于是请诸葛亮一同钓鱼聊天。二人畅谈军机国事,诸葛亮讲得激情荡漾、鲁肃听得神往投入。这段故事也展示了古人的豪情壮志和才情横溢。

马鬃在这里成为了诗人情感和形象的载体,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© 2012-2024 汉语词典 cidian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